在午后静静
在周一一个闲来无事的午后(周二有Test and Theory的期中考试,但是并不想看)翻看起益晖兄的博客如何想静静,觉得他谈到了现代人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,比如拖延症,缺少专注力。
我其实也有很重的拖延症,有一个和以前韩国同事的关于金融能力的项目反应原理研究,前前后后也忙了一年多了。每次她订好schedule,我也一口应承下来,转眼间就忘的一干二净。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是记忆问题,偶尔还是能想起来似乎还有与人合作的项目要完成,只是内心总是拒绝打开修改日期久远的文件夹。当一件任务不是迫在眉睫的时候,大脑皮层似乎就不会对那件事发生刺激,而且还会对“继续完成中断的任务”这个想法产生抑制。可是奇怪的是,一旦真的静下心来,哪怕看上一眼,那种被抑制的感觉就会减弱很多,投入其中也并非太难的事,格外还能附赠一点成就感。诚如文中所说未知、不确定的恐惧比已知的恐惧更可怕,拖延症只是“纸老虎”。
有人说,21世纪是个注意力匮乏的时代。古时候,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。而如今哪怕专注于一件事情两个小时,我都会夸奖自己一下。假设一天,一个健康人的精力在十个小时,那么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可能小于5个小时。真正占据精力的时间可能是碎片化的。iPhone iOS有个很棒的功能叫“屏幕时间”,会记录用户屏幕使用时间。我看了一下,我上周日的屏幕使用时间是2小时54分钟,而今天周一截止到下午2点33分总共使用的1小时9分钟。最常使用的App是Youtube,时间是1小时28分钟,接下来是微信(1小时1分钟),浏览器(12分钟)。看来我的碎片化时间的元凶是Youtube和微信。说起来我确实有点视频网站成瘾,一来看各种科技产品的评测,再来就是二次元动漫。在一个“空闲”的碎片时间,我会无意识的点开Youtube,而不是泡一杯茶看一本书。我觉得缺乏专注力至少有30%的原因是缺乏兴趣。一件缺乏兴趣的事情,我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打断。而感兴趣的事,我大脑会自动屏蔽掉所有的噪音(以前总是被朋友吐槽说我写code的时候耳朵是关上的)。另外也有30%是环境刺激,环境越安静,手机调到免打扰,耳机里放上舒缓的音乐,灯光调暗,这些都有助于我专注于手上的事情。最后的40%是心理上或者说认知上的,而且也是我认为提升专注力最重要的,那就是“决心”。没错,如果一件事是非得马上立刻也要完成的,即便任务本身是枯燥的,环境是嘈杂的,也能投入进去完成。我习惯上总是对to-do things先模糊评价,也就是可完成可不完成,然后又要让自己被动屏蔽噪音和提升兴趣,其实是很疲惫的。并且这种维持专注力的成本也是很高的。对任何事物都带着“背水一战”的决心,是省时省力的最佳方案。
做一个专注不拖延的人,想想也是很有魅力的。
Back to top